据2023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,我国家庭总数量约为4.86亿户。
胡润研究院将资产超过600万的家庭划分为“富裕家庭”;
将资产超过1000万的家庭划分为“高净值家庭”;
将资产超过1亿的家庭划分为“超高净值家庭”。
根据《2023胡润财富报告》显示,截至2023年1月1日,我国的“超高净值家庭”数量达到13.3万户,高净值家庭”为208万户,“富裕家庭”为514万户。
由此来看,“富裕家庭”大约占全国家庭数量的1%,这意味着每100户家庭里面就有一户富裕家庭。
常言道:“财乃滋身之本”。
从命理层面而言,“我克者为财”,所谓“克”为发用的意思,那么财也就是让“我”得以发用的关键。
怎么理解“发用”二字?
我想出门旅游,然后实现这个想法,这就是发用。
我饿了想吃饭,然后实现这个想法,同样是发用。
无论是旅游,还是吃饭,都会让我身心感到满足,其中都少不了财力的支持。
再进一步联想,官杀克我,可以简单理解为领导管理我。
但若没有我来扮演员工的角色,任由领导管理,官杀的领导身份就会名不副实。
我克财星,男性以妻为财,有妻子的存在,才会相对出现“丈夫”的概念。
一个没有妻子的男人,怎么可能会成为丈夫?
这便是“克之发用”。
许多人常常崇拜生,反而忽略了克的作用。
又有俗话说:“财乃身外之物”。
这句话可能出自以下两种人之口:一是极富裕者;另一种则是极贫寒者。
对于极富裕者来说,其所掌握的财富已经远超出个人消费的需要,可能“几辈子都花不完”。
钱财在这一类人的手中,不过是流通在市场中的一组数字,他们最有资格说出“财乃身外之物”这句话。
可对于极贫寒者而言,非是不为,而是不能也。
入不敷出还算是小事,只怕是不入只出,世上钱财如滚滚江河,可惜没有一滴进入他家。
因此,“财乃身外之物”和“天命不可违”的意境相同,都是失败者想要表达的自我释然。
那么,同样为人,为什么会产生贫富差距呢?
一、承负不同
我克者为财,我能取财的基础条件是:我之力≧财之力。
一旦“财之力>我之力”,就会形成财不受克的局面,反为忌凶。
即获取的财富越多,带来的麻烦越多。
首当其冲的便是身体健康问题,因为财多反侮比劫,比劫则代表体魄之意。
这就像一个瘦小多病之人遇见了一座高质量金矿,掘金越多,身体越疲累。
反过来讲,我之力过大,财之力过小,就成了财不受克,一生兢兢业业,却所获无几。
这就像一个体魄强健的人,遇到了一个贫矿,辛辛苦苦却所获无几。
因此,从八字载负的角度来讲,身财两停(我之力=财之力)才是最好的求财状态。
二、观念不同
钱财自诞生之初,就具有施行四方的流通性,所谓财乃天下人之财,非个人所能独占。
钱财如涛涛江水,自山川而生,顺地势东行入海,非一城一地所能截留。
有没有例外?
人造大坝截水流为用,但大坝需要承担其蓄水的压力。
正如上文“承负”一说,身越强,担财能力越强,水坝等级越高。
世上没有无限蓄水的大坝,同样没有无限蓄财的富豪。
为什么大多数富豪都会选择慈善事业?
正如大坝旱季前蓄水,雨季前放水一样,耗财(财富)变印(名声),以印(名声)滋身(地位),本质上都是释放“克财”压力的调理手段。
许多人在求财的态度上往往存在一个误区:在不知命的前提下,矢志成为“蓄水的大坝或水库”。
殊不知,成为一条运河或支流,甚至是溪流,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。
于钱财而言,未必以“载负”为目标。
电视剧《繁花》中的爷叔对阿宝说:“一个男人应该有三个钱包,第一个是你实际上有多少钱;第二个是你的信用,人家钱包里的钞票,你可以调动多少;第三个,是别人认为你有多少钱。”
许多人过于崇拜“第一个钱包”,一味地渴望获取银行卡里的存款等看得见摸得着的财富。
实际上,极富裕者的核心资产未必都是存款,而是信用和声誉。
“我不以积蓄钱财为目的,我只是钱财的调度者”,这才是正确的财富观念。
《大学》有云:“仁者以财发身,不仁者以身发财”。对于具有仁德之心的人来说,财富只是成就自身的工具。
而对于没有仁德之心的人来说,则是以耗费身心为代价来聚敛财富,最后难免落下个“人没了,钱没花了”的结局。
钱财如大江东去,逝者如斯夫,周行不怠,又何必截堵?
最后和大家分享两则相似命例,在此特别鸣谢提供者——“辛未”群友。
第一则命例为某身家过亿者:
丙火生于戌月,自坐午火羊刃,年柱甲木偏印透出,时柱己土伤官透出,全局木生火,火生土,相生成势,最后归于丑土财库。
第二则命例为某打工人:
丙午日柱,生于戌月,年干戊土,为食神格,时柱伤官透出,全局食伤强旺,身弱食伤为忌,纵使有时支丑土财库,也差了气象。
这两则八字近似,财富层次却天差地别。
论其基础,首先便是日元载负的问题。
身家过亿者,木生火,火生土,日元甲午作为枢纽,干支一气足以支撑五行流转之力。
打工者,甲午日柱,虽干支一气,却面临食神格和时柱伤官透出前后做功,泄身太重。
这就导致两者在时支财库的收纳上产生了巨大的差距。
我建了一个“玄学爱好者群”
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我的微信:Yao-Sgr
备注“兴趣”,拉你进群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